我们  | 产品  | 新闻  | 案例  | 服务  | 联系  |
剧院舞台灯光系统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一、设计分析

舞台灯光的工程设计须满足光区控制、光色控制、光量控制这三个方面,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对演出空间产生具有美学价值的舞台光的前提条件。
光区控制:对演出照明区域的控制,其目的是利用光控制观众注意力,有目的地引导观众观看演出对象。并根据剧情需要创造可变的演出空间。
光色控制:对灯光色彩显示的控制,其目的是根据人们生理、心里特点和对生活的联想,结合剧情、制造色光气氛,使观众获得色彩的视觉感受。
光量控制:对灯光强弱变化的控制,其目的是利用光的强弱变化,调剂光的艺术效果,对改变时空感觉、切割剧情段落等方面,更好地获得空间明暗效果。
设计方案是高质的、先进的、灵活的、多方位的。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主要设备选用进口产品,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招标文件中各专业系统的技术要求,充分地应用了网络化、智能化、模块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设计理念。并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2.1、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根据剧院舞台灯光系统能满足歌舞等文艺演出的要求,相应的灯光系统的配置要求:技术先进、系统科学、稳定可靠、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修。本设计方案充分地体现了这些设计思路。
先进性—设计方案中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① 专业舞台灯具;
 ② 具有强大控制、编辑功能的进口灯光控制台;
 ③ 智能型调光/直通柜;
科学性—利用网络传输速率高、可扩展性强的特点,以及基于当前绝大部分设备普遍采用DMX512 信号控制的特点,科学地把多种信号传输方式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混合的信号传输网络中,使得剧院舞台灯光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开放性,以适应高速有效的信号传输、系统扩展和不断地技术升级的需要。

2.2、系统完整性
完整性充分体现在灯光系统功能实现、灯光设备的配置、不同设备的互联、信号传输格式兼容等方面。
剧院的灯具配置充分地考虑了以下这些方面:
① 显色性好的灯具;
② 高色温灯具;
③ 效果灯具;
④ 其他数字灯光控制设备。
灯光控制系统的配置充分地考虑了以下这些方面:
① 适用于大功率、小功率、固定式、流动式的调光回路;
② 适合于DMX512、Ethernet 的通信接口;
③ 单个调光回路,调光立柜,总灯光控制系统的多级过流/短路保护措施。

2.3、系统可扩展性
设计一套完善的灯光系统配置、稳定运行的设计方案,除应具有非常好的灯光配置外,还应考虑选用设备的多种兼容性和扩展功能。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器材的层出不穷,每个项目的设计及安装不可能永远是最先进和完美的,但是我们在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日后系统的扩展要求。

2.4、安全、可靠性
安全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它是高性能舞台专业照明系统所要求的最基本的保障条件。提供系统的主要设备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IS9001 国际认证。系统设计、管线选型、配套施工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
调光设备作为灯光系统的控制咽喉,本身的稳定和调光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演出效果。因此,配置稳定可靠的调光设备是必须考虑的前提。
①全数字智能型调光硅柜具有符合国家一级机标准的抗干扰能力和调光精度,并具有信号掉电的保护功能,不影响信号指令执行,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
②灯光控制台采用全数字网络调光台,调光台工作稳定、可靠。
网络传输系统的稳定、可靠是灯光控制信号传输通畅、安全的必要条件。

2.5、设备的通用性
调光立柜采用统一的输出标准,每回路额定输出功率:6KW,输出大小可设定,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调光系统采用同一种数据格式,可以相互替换或同时控制,极大地方便了灯光设计人员。
系统的通用性:剧院灯光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DMX512,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数字控制台,调光柜、电脑灯、换色器等数字设备都可以稳定地在剧院灯光系统网络上运行。调光抽屉与直通抽屉可互换,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适合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灯具类型的需要。

2.6、设备及附材的标准性
接插件和线材的选择做到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符合国家甲级剧院的质量标准要求,以及达到或超过国际或国家相应电气及相关标准。选择至少已经通过国际认证(CEE,ISO9000等)供应商,线材应具有阻燃性、高柔软度、比重轻、综合性能好等特点。

 二、设计指标

调光回路:384回路,6KW/回路,输出功率可设定;
直放回路:192回路, 6KW/回路;
调光台可控光路不小于2000 个光路;
照度指标:舞台平均照度不低于1200LUX,相对于表演区内任意位置,有不少于三个方向的光,每一方向光的最大白光照度(单灯效果)不低于1000 lux;主表演区最大白光照度大于1500LUX;
显色指数:Ra>92;
调光柜抗干扰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中规定的一级机标准,上升时间不小于400us;
色温:常规灯具3200K,追光灯6000K。
提供尽可能多的投光位置,每个演出位置至少有四个以上方向的投光角度,有光的立体感。防止眩光、反射光及无用的光斑;
灯光控制系统以保证绝对安全、可靠的演出活动为最根本要求。强调“多重保障的演出控制”与“现场演出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的重要作用和维修方便。
采用成熟技术,成熟产品、最新工艺,使灯光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与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灯光系统设备的选用必须考虑整体投资的经济性,所选的灯光设备必须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最大的性能价格比。
所选灯光系统控制设备必须同时兼顾到国内、外演出团体和灯光师使用习惯;系统能兼容和接入所有厂家和不同通讯协议的各种灯光控制设备。
按照“留有余量”的原则,设计配备所有灯光设备和网络设备,使灯光系统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可持续升级和扩展的设备系统平台。
在灯具配置上要求合理,本着性能先进、节能、寿命长、价格适中,满足综艺演出的需求为原则。
在灯具的选择上要求充分考虑歌剧院演出功能,选用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节能型冷光束灯具。
面光、耳光、侧光,选用远程成像聚光灯、平凸聚光灯。其它位置布光,用平凸聚光灯,回光灯、螺纹聚光灯等。
舞台灯具光源选择1KW,2KW石英灯泡,具有高显色性,满足舞台照明不能使演员的服装和舞台布景颜色失真,满足电视录象或转播对灯具光源色温的要求。
电脑灯配置采用摇头变色电脑灯,拥有CYM三基色混色系统,独特的专利光学设计使光学输出比一般电脑灯多50%,无风扇散热系统,多种雾光、柔光效果,双向光束自旋,不同光束造型,效果极佳;自动过载保护,先进的升级及故障查找功能,灯体面板编程,内部预置记忆使此灯使用及其方便。

 三、布光说明

4.1、系统构成
舞台灯光系统主要由数字调光系统和舞台灯具及效果设备组成。数字调光系统由调光设备和传输网络两大部分组成;舞台灯具及效果设备涉及到灯位的分布、灯具的选型和数量。

4.2、舞台灯光回路分布
舞台灯光回路的设计是一个剧院舞台灯光设计的重点,因为好的设计可以在演出时为灯光创作人员提供艺术创作的空间和灵活用光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在剧院内可能布光的位置都要设计灯光回路,同时要对这些回路作合理、科学的分配。剧院舞台照明灯具的分布,采用镜框式舞台灯光设计模式。技术性能上要求能对整个舞台区域或对同一个表演区多个演员同时布光。灯光的亮度、色彩能灵活变化。灯光布置上能做到对任一区域都有满意的投光角度。实现多方向、多角度照明,为创造理想的艺术效果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

4.3、面光配置说明
面光作为表演区正面主光,主要用于照亮舞台前部表演区,对舞台上的表演者起到正面照明的作用,供人物造型用或使舞台上的物体呈现立体效果。
在本设计方案中采用远程成像灯、冷光影视聚光灯、冷光影视回光灯,根据投光距离进行布光,保证面光灯投射的效果达到,光斑均匀、照度一致。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垂直投射:使舞台表演区下面获得均匀效果;
交叉投射:增强舞台中心区域及纵深亮度;
重点投射:加强局部舞台表演区域的照明。

4.4、耳光配置说明
从剧院观众席两侧的耳光室投向舞台的灯光,作为舞台前斜侧方向的造型光,用以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耳光的投光角度要比面光投光角低,投射距离比面光近,灯具要求与面光类似。投射的光束不能溢出台口之外。
在本设计方案中采用冷光影视聚光灯、冷光影视回光灯。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耳光是面光的辅助光,做人物造型用光;
可从一侧或两侧对舞台色彩气氛进行渲染;
外侧灯和内侧灯交叉投射,可获得较大的投光范围;
两排以上光色相同的耳光同时投射时,位置高的灯通常以投射远光区为主,位置低的灯通常以投射近光区为主。

4.5、侧光配置说明
侧光的作用是从舞台的侧面造成光源的方向感,为主演区演员塑造层次及立体感。可以作为照射演员面部的辅助照明,并可加强布景层次,对人物和舞台空间环境进行造型渲染。投光的角度、方向、距离、灯具种类、功率等因素都会造成各种不同的侧光效果。
考虑本大型舞台上,侧光最远照射距离不亚于面光,在本设计方案中采用冷光影视回光灯、平凸聚光灯。
侧光方位:主舞台两侧各布置了三道灯光吊笼。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侧光的射距由近到远,投光角度由近至远,变化极多,来自单侧或双侧的造型光,可以强调、突出侧面的轮廓,适合表现浮雕、人物等具有体积感的效果。单侧光可表现出阴阳对比较强的效果。双侧光可以表现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夹板光,但需要调整正面辅助光与侧光的光比才能获得比较完善的造型效果。

4.6、柱光配置说明
舞台大幕线内两侧设置的柱形灯光位置为柱光,光线从台口两侧射向表演区;主要是弥补面光、耳光的不足,而且还可作为中后场演区的主光需要。 本设计方案中选用平凸聚光灯。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耳光基本相同。

4.7、顶光、逆光配置说明
顶光设在舞台上空每隔2M-2.5M左右设置一道顶灯,电源从舞台天棚通过多芯排缆下垂,灯吊杆两侧设有容纳电缆的线筐,灯具吊挂在灯吊杆下边,其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包括顺光和逆光,可在同一灯杆上重叠布置,灯具可根据演出需要配置。
在本设计方案中采用冷光影视柔光灯、冷光影视回光灯、1.2KW摇头电脑灯。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并选择部分灯具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至第七道可根据剧情需要向舞台后直投、也可垂直向下投射、也可作为逆光向前投射;从而加强舞台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照明。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4.8、天排光配置说明
与地排灯相反,天排灯是以散射投光灯具由上向下,向舞台天幕的上半部分投光和渲染色彩的灯光,通常与地排灯配合使用,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灯具采用单灯组合使用。本设计方案选用天排灯。
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成排灯具均匀地摆在舞台天幕前,用来俯射天幕,表现地平线、水平线、日落等,通常与地排灯配合使用,使光色变化更为丰富。

4.9、地排光配置说明
与天排灯相反,地排灯是以散射投光灯具由下向上,向舞台天幕的下半部分投光和渲染色彩的灯光,通常与天排灯配合使用,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灯具采用单灯组合使用。本设计方案选用地排灯。装在天幕前台板上,距离天幕2.8m-3.5 m。
灯具排列和投射方法:成排灯具均匀地摆在舞台天幕前,用来仰射天幕,表现地平线、水平线、日落等,通常与天排灯配合使用,使光色变化更为丰富。

4.10、追光灯配置说明
根据光学成像及变焦原理设计的灯具,具有可改变光圈的大小、色彩、明暗、虚实等功能,演出中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追随演员移动的同时加强对其照明亮度,提高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设置在演出剧院空间的多种位置,实现对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的局部照明效果。有时也可运用追光表现抽象、虚幻的舞台情节。
追光灯配置: 2.5KW远程高效追光灯。

4.11、流动光配置说明
安放在地面或是安装在支架上的灯具,可以根据投光的需要摆放在舞台的相应位置,目的是加强气氛,角度可以随时变动,从侧面照射演员和景片。通常放在舞台的边幕后面以便隐蔽灯具。
地面光:舞台两侧的地面,本设计方案选用远程成像灯和冷光影视聚光灯。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地面光的位置与演员的角度,从观众位置来看基本形成45°-90°。这种光起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形成物体和人物面部效果成明暗各半,所投射的光立体形态强烈,给人坚毅、有力的感觉,其它均与侧光相同。

4.12、电脑灯配置说明
智能化灯具是21世纪舞台照明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各种演出灯光需要,配置了1.2KW摇头图案电脑灯和1.2KW摇头(CMY三基色)染色电脑灯。
观众厅场灯调光设置配置:观众厅灯光照明达到渐变功能,选用4台(6路调光硅箱)。采用电脑控制台直线异地控制(灯光控制室,舞台监督)。
智能数字电脑灯一体化的设计比以往采用电动机械架+聚光灯+换色器+遮光板+特殊效色盘等多件器材组成的机械化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电脑灯中的CMY混色系统可调出过万种的色彩,更是一般换色器所不能比拟;利用可更换的图案片可投射出各种图形甚至幻灯片;两个以上的图案片重迭时可创造出变化万千的动感影像;图案型的电脑灯更能利用动画轮创造出可移动的水影,云彩,火,岩石等多种特殊效果。遥控遮光板能修改光束形状,令光斑完全按灯光设计师投射到造型不同的布景、道具上,同一灯具能快速改变设定而照射不同物件。电脑灯功能超卓,能大大减少舞台上效果灯具的数量。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灯杆上,采用DMX信号连接电脑控制台,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色彩等功能,完全能满足各种演出剧目对数字化电脑灯的变化要求。

4.13、 其他效果配置说明
为了更好的表现演出效果,模拟自然界的真实场景还分别在舞台上设置了数码烟机、雪花机、大双轮泡泡机、频闪灯及四位观众灯。